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生心理压力的事件也越来越多,皮肤病患者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皮肤病发病中起了特定的作用。
心理因素引发疾病的机制
1、心理因素引发疾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与神经系统同源于外胚层,通过其丰富的感觉神经将环境刺激源产生的信号传递给中枢,然后通过全身应激反应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心理负担或精神紧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皮肤汗腺的分泌、微血管舒缩功能、皮肤及毛发的营养功能等,容易发生各种皮肤病。
机体在应激的状态下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以致于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各种不同的免疫性皮肤病。
2、心理因素对疾病有促进作用
患病之后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发展、治疗和康复等也有一定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是积极的会对疾病的缓解和痊愈有所帮助,如果患者心理消极,长期以往会加重病情甚至恶化。
1、对疾病缺乏了解引发恐惧
很多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加上某些疾病病情特殊,加上舆论或者媒体夸大其词导致病人产生恐惧心理。比如前胸部带状疱疹的患者会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或者恶性肿瘤,不少银屑病患者因为听信媒体觉得是不治之症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也是常有的。
2、皮肤病影响美观产生自卑心理
很多皮肤病患者都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因为外观上有时候会影响很多,长期自卑导致病人不愿意交友,害怕受到歧视和异样的眼光,甚至不愿意出门,长期的压抑和自卑很容易心理失衡。
3、患性病后产生自责心理
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各式各样,一部分患者患有性病之后追悔莫及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在家人面前无法自容、从此一蹶不振。
心理因素诱发的皮肤疾病
1、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研究发现,应激事件后人体循环中的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有显著增加,促进神经肽如SP从感觉纤维中释放,NGF直接或间接经由SP释放而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荨麻疹的发生,NGF是心理应激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因子。
2、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疾病
在对患者进行调查和研究时发现有社会因素刺激的患者发生神经性皮炎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没有社会因素刺激者。
3、红斑鳞屑型皮肤疾病
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很大一部分银屑病是由精神紧张触发加重的,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均低于正常对照的患者组。
4、色素性皮肤疾病
皮肤神经末梢可以分泌神经肽(NPY),组织液中增高的神经肽水平可能主要来自于皮肤局部神经纤维被某些因素(如精神压力、心理、外伤刺激等)激活后NYP分泌增加并释放到周围组织中形成的。而与神经因素关联最密切的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皮损中NYP水平相对较高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5、皮肤附属器疾病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人群,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青春期过后就会自然痊愈或者减轻,在一定的精神压力下,可引起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雄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加重痤疮。
6、结缔组织疾病
精神抑郁因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及加重可产生特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多数SLE患者在幼年时期有明显得情绪低落或在发病前有明显的人际关系危机,其发病与情绪刺激有关。
心理治疗
一、治疗方法:
1、个别心理治疗
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单独谈话,采用心理分析,启发患者把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心里矛盾转变为有意识的东西,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医生给予分析、疏通、指导,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2、集体或家庭心理治疗
同时给两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谈话,抓住患者存在的共同问题,通过医患间的座谈讨论,获得共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皮肤病是一种慢性的、偶或有传染性的疾病,家人应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生活环境,避免有病乱求医的行为。
3、社会心理治疗
患者是社会的一员,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成员之间有关联,要劝导他们正视现实,分析事件,正确处理矛盾,培养出良好的适应社会的心态,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对患者给予爱护,让患者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
二、具体内容:
1、说理治疗
采用心理分析,让患者把压抑在潜意识的心里矛盾转变为有意识的东西,把全部想法、经历、和发病的真实经过都自由的表达出来,然后医生进行疏导。如果明显的焦虑、抑郁、躁狂等需要专业性的心理治疗。
2、行为治疗
帮助患者建立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如: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等。
3、精神减压
渐进性肌肉放松、暗示、瑜伽、太极及生物反馈等。